第(1/3)页 日子在家庭与工作的交响曲中平稳滑过。 林窈逐渐找到了新的节奏,那份对女儿的牵挂不再仅仅是分散精力的干扰,有时也奇异地转化为了高效工作的动力——为了能准时下班拥抱那个软糯的小身体,她在办公室的每一分钟都格外专注。 这天上午,林窈正对着电脑屏幕,全神贯注地优化着“数据协同效率”指标体系的标准化计算公式。 她纤细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,偶尔停下来,在摊开的笔记本上快速演算,眉头微蹙,沉浸在纯粹的逻辑世界里。 “窈窈,忙什么呢?这么投入。”张巧端着水杯凑过来,好奇地瞄了一眼她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和代码。 林窈从沉思中回过神,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,笑了笑:“在打磨那个‘数据壁垒系数’的测算方法。秦老师引入的异构数据关联度分析思路很好,但实际操作中,不同行业的数据标准差异太大,我在想能不能构建一个更具普适性的权重调整模型。” 张巧听得咂舌:“我的天,你们这搞数据的,说话我都快听不懂了。不过听起来就很厉害!” 她顿了顿,压低声音,带着点八卦的语气,“哎,说点轻松的,你看群里了吗?行政那边在统计明年上半年培训意向,好像有个去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的名额,时间不长,就两周,你要不要考虑一下?” 林窈闻言,目光从屏幕上移开,认真想了一下,随即轻轻摇头,语气平和而坚定:“算了,暂时不考虑了。昕昕还小,离不开我。而且所里现在的项目也正在关键期,我手上的工作走不开。” 她的选择清晰明了,家庭和眼前的责任优先。 张巧表示理解地点点头:“也是,你现在可是有甜蜜负担的人啦!” 下午,林窈带着初步优化好的模型框架去找老秦讨论。 两人在小会议室里,对着投影屏幕上的公式和数据流程图,展开了深入的探讨。 “小林,你这个引入行业特征变量进行动态加权的想法很巧妙,”老秦指着屏幕上的一个节点,眼中带着赞许,“这样确实能更好地反映不同产业背景下数据流通的实际障碍程度,避免了‘一刀切’的弊端。” 林窈受到鼓励,思路更加活跃:“秦老师,我还想到,或许我们可以再增加一个‘政策感知度’的软性指标作为调节变量。企业负责人对相关数据政策的了解和重视程度,很可能直接影响他们打破数据壁垒的意愿和投入。” 第(1/3)页